餐饮市场发展过程中,菜单的10年蜕变...菜单设计
在菜单页码中摸索了 10 年的刘丽伟,亲历了这个细分的领域从毫无章法到百花齐放的 10 年。
做过国际连锁酒店集团的菜单,涉足过不同国家、地区菜系的社会餐饮,也为互联网餐饮创业品牌操刀,他从经验中为我们梳理了近几年菜单的变迁简史,而背后,则是整个餐饮市场和行业的演进。1、1、2009 - 1、2010 专业知识匮乏的混沌期
09 年左右,北京引领菜单潮流的是大董。当大部分餐厅都还停留在下载网上图库的阶段,大董已经开始找专门的摄影师拍摄了。
大董的菜单一连好多年都被很多菜单设计同行公认为“最佳模仿对象”
在那时只有个别高级餐厅愿意花钱找专人制作菜单,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菜单就过关了。对光线运用的不讲究,修图意识的缺乏,都是常见的硬伤。
当时也极少有公司专注于菜单设计和制作业务。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行业“同质化”严重——不讲究得很“同质”。
2、2011 - 2012 第一次菜单文艺复兴
走在前面的上海帮给北京带来了更加先进的制作和处理技术,拍摄、打印、排版、装订都让本地设计公司开了眼界。当行业典范不再拘泥于大董,设计师对这件事的理解便更加深入,尝试也更加多样。
从 2011 年开始,北京的菜单首次迎来百家争鸣。
首先,细节考量超越了图片和厚度,迈入了更加微妙的使用体验。
可替换的内页和可拆卸的装订工艺方便了餐厅进行后期调整,哑光、磨砂质感、高色彩还原度的印刷传达了新的品质感,轻薄柔软的质地开始取代传统的大部头菜单。
小南国的菜单早在 5 年前就开始别有用心
其次,菜单开始说故事了。
当餐饮开始注重品牌打造和理念传播,菜单就成了展览场所之一,创业故事、食材来源、背景文化介绍,都成了菜单里的常见内容。
菜单上写散文活动正式开始
3、2013 - 2014 当甲方和乙方共同成长
最直观的变化,是菜单更新频率更快了。
不少餐厅从 2、3 年一换菜单,开始加速为一年 1 换、一年 2 换,甚至是随季节更换的时令菜单、专门为儿童或女性等顾客群体设计的菜单,都在这时逐渐涌现。
第二个明显的变化,是餐厅老板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乃至苛刻。
比如经营者对于需要在菜单上突出的菜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能给予设计方更详细的需求;他们也开始学习从顾客处收集菜单的使用体验,并反馈给设计师。
除了之前的美观性,“功能性”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被逐渐提及,这同样也是代表经营者对于设计的融入更加司空见惯。
4、2015 - 2016 设计即定位,专业即有效
看似蒸蒸日上的背后却也是免不了的“高淘汰”。当“定位”成为餐饮行业竞相追逐的概念之时,设计公司也面对着从执行者到创作者,从创作者到综合服务提供者的转型。设计与商业运作能力同时兼顾才能走的更顺畅。
设计方的核心工作,从提供视觉服务,进化为挖掘并突出餐厅的中心价值。在挖掘的过程中,设计上需要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
比如在菜单中出现很多操作瞬间:掀起锅盖热气冒出、揉面过程中面粉挥洒等,这些瞬间给消费者身临其境的场景感,增加视觉冲击力;大量道具、置景来营造的氛围,则以更柔性的方式传达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组合图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它节约菜单空间,客人也更一目了然。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toutiaoxiansheng或qq1499596415。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