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这家重庆小面可能翻了33.8次台!深度访谈
2014年6月,由三个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同学在广州创建和经营起了一家以重庆小面为主打的川渝风味面馆,其中创始人宋奇有着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的背景,并且有麦当劳、百胜等餐饮巨头的工作经历。
这家从30平米的街边小店起家的面馆,几个月后拿到天图投资合伙人的天使投资,2015年开出4家品牌店,并在2015年12月27日,只有104平米,44个座位的万科里店做出了33.8次翻台,刷新了中国餐饮品牌在商业地产项目里的翻台记录。
这是一家怎样的面馆呢,它今天取得的成绩或许能给中小创业者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听听创始人之一的宋奇是如何看待“遇见小面”的。
三个创始人
一年前,我、苏旭翔和罗燕灵三个同学从外企辞职出来,身份变成一家只有30平米的街边小店的个体老板,我们选择做重庆小面完全是因为特别喜欢吃这个。
当时餐厅一楼有个小厨房和十来个座位,阁楼上做仓库和简单的生产。条件十分艰苦,我们要在1米8高阁楼上切菜炒料,个子高点的苏旭翔还得低着头工作;煮面用的是几百块钱那种最简陋的煮面炉,隔三差五坏一次自己来修;最头疼的是每隔几天就被城管扫荡一次,外摆的桌子椅子被没收了无数轮,有一次我太太罗燕灵还差点因为抢桌子和城管打起来。
简陋的街边小吃店,就是我们的开始,但也正是那段艰苦的岁月磨练了我们,练就了今天敢于藐视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直到今天,我们都用一句话总结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的文化:科学的态度 创业者精神。
连锁餐饮品牌成长速度慢是公认的,通常都是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才有机会迎来爆发,这背后主要的原因还是餐饮产业链条太长,管理半径太大,导致即使找到了突破口,仍然无法在短期内扩张,否则很容易人仰马翻。
但“小面速度”有些不同。在2014年品牌元年,用30平米的小店找到了突破口,2015年迅速发展为4间品牌店,2016年计划开到20间店,2017年冲击一个亿的销售额。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仅靠创业者的拼劲是不够的。
三个加速器
我们本来也是很慢,三个加速器给我们提速。我们是餐饮界为数不多的能在品牌雏形期,以一个30平米小店获得专业级投资人(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投资的品牌。被投后,我们可以跳过原始积累,可以大胆而快速的在市场上试错。第一间品牌店就开在了广州的cbd珠江新城,在珠江新城的半年时间里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形成了品牌势能。这才使我们有机会进入其他高端物业,这其中就包括广州万科里商场。
第二个加速器,是在天使投资人介绍下,我认识了一批华南地区餐饮高手,其中对我们帮助最大的是原真功夫后勤集团总经理陈琳。我与陈总一见如故,马上展开战略合作。在他的鼎力协助下,我们阶段性地扫清了发展过程中采购、供应链、营建、人力等一切后勤难题,使我们能更专心的做产品、营运和品牌推广。
举个例子,万科里店创纪录那天,其实整个商场的商户谁也没预想生意会这么火爆,其他很多餐厅做到晚上6点就大面积断货了,8点就关门了。而我们从早到晚整个营业时间都在排队,一直做到晚上10点商场关门,也没有出现断货。强大的后勤系统就是行军打仗的粮草,很多时候能否攻下城池不是取决于谁的武器更精良,而是谁的粮草更充足。
第三个加速器,我们三位创始人靠一间小面馆,成功的“忽悠”了前麦当劳营运高管郑锐材加入,从第一间店开始,就着手建立营运系统和人才培训系统,我们叫小面大学。同样在麦当劳工作过的我,深知麦当劳这两大系统是整个连锁餐饮行业的基石,国内成功连锁餐饮的营运内核都用的是麦当劳的系统,这个认知又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之后,我们干了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我们由1个店变到4个店,是在7天内完成的,别人都以为我们会手忙脚乱,但实际上一切都是井然有序,这是因为提前半年就开始系统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前几天我问锐材,我们2016年最多可以开到多少个店,他说20个。我说400%的增长合理吗?他说,对于别人不合理,对于我们,合理。
[本文转载自红餐网]
免责声明:1.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餐饮界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餐饮界www.canyinj.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3.投稿请加小编微信toutiaoxiansheng或qq1499596415。4.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免费查阅,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延误、不准确、错误和遗漏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